文化墻是從何而來
2020-08-05 10:36
文化墻是指的一種繪制、雕刻或其他的手段將造型印刻在一些天然或人工的石壁上,形成了一種壁畫。那么接下來給大家講一講文化墻的由來。
最早的墻體藝術繪畫可以追溯到三大古國 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時期,當時藝術家們會在墻壁和柱子上雕刻各式各樣的花紋用來裝飾,以記錄主人生前的生活或雕刻一些神話故事。
13世紀,濕壁畫首次出現在意大利。該壁畫的做法是先將要作畫的墻體上抹一層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成,這樣藝術家們就可以在上面畫草圖了,草圖通過“粗灰”層滲透到墻壁上,然后再在其表面覆蓋一層細灰,形成一層“細灰”層,并在上面再次畫一遍草圖。藝術家們在這層潮濕的新泥灰上,用水調好作畫的顏料覆蓋到上面,在這一階段,顏料會與墻壁快速的融合在一起。
18世紀,墻體繪制在歐洲街邊開始流行起來。墻體繪制的內容各式各樣,反應社會狀況的,還有一部分是基督教的宣傳畫。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費城和賓夕法尼亞州出現了涂鴉文化。
在中國,盡管保存下來了大量的壁畫充當文化墻的審美意趣和價值導向,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墻是出現在20世紀出現的。到了80年代,西方涂鴉文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涌入到了中國的北上廣等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中國的現代為文化墻也進入了發展高潮,很多城市也都出現了大批優秀的文化墻作品。
如今,文化墻已經成為了描述社會和諧、文明、人文、藝術的風景線了。它以提倡宣傳公益、健康運動、推動城鄉品牌建設為己任,文化墻巧妙的吧墻景美化和城鄉建設結合到了一起。
對城鄉建設的裝飾和美化起到了關鍵的作業,成為城鄉建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